美劇老司機都知道,HBO約等于品質的保證。
特別是HBO的現實題材,總能夠引起劇迷們深入靈魂的共鳴。
剛剛播出的這部新劇,自然更是如此:《我的天才女友》第二季。
第一集就已經9.6分,口碑不俗,不愧是HBO的大手筆。
這也是HBO制作的第一部非英語類美劇,全程都是意大利語。
很依然是HBO的熟悉的味道,會慢慢令人深入劇情,直到欲罷不能。
生而為人,我很抱歉。這句話想必大家耳熟能詳,短短一句話居然蘊含著無能為力的絕望,那么生而為貧窮的女孩呢,又該是何等的絕望?作為弱勢群體將在這部劇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呈現。
考慮到剛剛更新的是第二季,我們在此就簡單回顧一下第一季。
萊農和莉拉就出生在那不勒斯的貧民區,盡管她們是本劇的女主角,但是絲毫看不到主角光環的一線生機,所謂麻雀變鳳凰的奇跡,只可能在偶像劇里發生。而她們的世界充滿著不只是貧窮二字這么簡單,還有無處不在的壓迫。
莉拉從小就聰明伶俐,相比幾個哥哥,她顯然更有讀書的天分,如果好好培養的話,保不齊會成為下一個居里夫人,但這樣的可能從被父親扔出窗外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幻滅。讀書不好會罵你愚蠢,讀書太好則會罵你燒錢。家里的哥哥都去工作了,你一個做妹妹的怎么能去讀書呢?在這里我們似乎又看了封建思想的幽靈在作祟:女子無才便是德。
看過《82年生的金智恩》觀眾的人,應該被父權社會對女性的步步緊逼有了相對直觀的感受,而在這部劇里更是如此。同樣是學習,男孩子只要取得一點進步就會得到長輩們的夸獎,但放在女孩子身上卻要十倍的努力才可以。
而生而富貴的那不勒斯男孩,似乎天生就擁有絕對的自信和正義,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于同齡的女孩展開步步攻勢,即便是發生強暴這樣的惡性事件,父母的第一反應可能是給自家女兒一個耳光:誰讓你跑外面去的,誰讓你穿這么少的,穿給誰看,真是丟人現眼。
盡管萊農和莉拉有過那么短暫的美好童年,但是絕大部分時光,她們必須要忍受貧窮和父權壓迫所帶來的種種惡意,如此環境之中成長起來的女孩,且不說是否遍體鱗傷,靈魂深處的傷痕累累想必是免不了的。
莉拉是好看,也很聰明,但在掙扎和抵抗失敗之后,她選擇了默默的妥協,被當做商品一樣嫁給了富裕家庭出身的斯特凡諾。
第二季第一集開頭,這對新婚夫婦開啟了蜜月之旅,但在海邊的高級酒店里,莉拉一再拒絕丈夫的同房請求,結果就遭到了狠狠的暴力,婚內配偶如果拒絕,另一方還霸王硬上弓,其實就等于犯罪行為,這個人盡皆知。但在那時代,真的很抱歉,莉拉只能夠一個人默默承受。
在毫無話語權的情況下,她最多只能夠叫閨蜜萊農來家中陪陪自己,而后訴訴苦,并不能夠有實質性的改變。入住的公寓是很現代,且越來越豪華,反倒襯托出奇內心的空洞和蒼白,所謂鳥籠之中的金絲雀,大概就是這副模樣。
從小叛逆的莉拉無法接受此情此景,所以她招呼閨蜜過來,一起讀書,談天說地,即便丈夫不惜以暴力相逼也要將其改造理想之中的妻子,但每每無功而返,反倒會令莉拉生出變本加厲的報復心理。一個從小在沒有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,一個本該在高中讀書的女孩,一個不知愛為何物的女孩,怎么去愛別人?
這里害怕的不是結婚生子本身,而是一種無可奈何的命運輪回,這一點和萊農的想法一樣,都怕極了,害怕自己會重蹈母親的人生軌跡,甚至于,變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,并讓下一代再次陷入無盡的輪回深淵,也許這才是最可怕的結局。
有一種絕望叫,我懷孕了。我永遠不會忘記此刻莉拉的眼神,你根本看不到一絲希望的可能,她的掙扎和反抗都在一念之間潮水般褪去。
萊農則不同,她依然在讀書,她也許還不明白,和安東尼奧的愛情終究是沒有結局的,就像和初戀尼諾一樣,都會成為過去式,而自我覺醒的開啟則會意識到,自己究竟該做一個怎樣的人。
第二集的結尾發生在那不勒斯的海邊,這是很有象征意義的地方,童年時期的她和莉拉不只一次幻想過大海的模樣,大海意味著開放和冒險,意味著走出去的可能,非常符合外向型發展,這也很符合萊農的性格。所以在談到尼諾去英國之時,她眼睛都是放光的,就差羨慕嫉妒恨了。
人生的十字路口就在眼前,萊農向左,莉拉向右,眼看著兩人就要分道揚鑣。
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只是抗爭的第一步,堅持讀書,去外面讀書可能是萊農和當地的父權社會對抗的唯一方式了,因為留下來,她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莉拉。女人做什么都是錯的,男人做什么都是對的,這一點顯然三觀不正,但是在得到廣泛認可的家鄉,似乎一切窒息和壓迫都變得理所當然,并且密不透風。
莉拉和萊農打了一個賭,結果莉拉贏了,萊農必須履行賭約,內容很簡單,就是讓萊農好好學習,活成彼此夢想之中的模樣,而不是和安東尼奧結婚,再步自己的后塵。
劇中情節,劇中人物,之所以會引發強烈共鳴,因為那不勒斯天空并非偶然。
即便是21世紀了,世界的很多角落,女性依然承擔著不該承擔的惡意,掙扎不已。
所以說,女性力量的崛起,才會如此振奮人心。

